陈羲明,字盛显,号三缘堂主,别号天野、卧云居士、九闲道人,系中国著名书法家、书法教育家、文化学者,国家一级美术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湖南省首批五个一批人才。书法师从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,儒学师从大儒王琳,佛学师从高僧慧藏。
历任中国书协第四、五、六、七届理事,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,中国书协第五届行书委员会委员,中国书协第六、七届草书委员会委员。曾任湖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。
现任湖南省书协副主席、草书委员会主任,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、中国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书法导师,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,湖南省书法院导师,中南大学艺术学院、第一师范学院客座教授,湖南省六合国学书院院长,湖南省艺术收藏家协会副主席。
陈羲明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、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,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,第八届国际书法大展等重大展事,至 2001 年被中国书协纳为评委并连任至今。其后作品(特邀)入展全国第八、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,及中书协主办的其他书法展览近百次。多年来,在全国多地出任国家级、省部级书法评审逾百次,且多次作为文化使者出访世界各地。陈羲明书法诸体兼修、成就卓著, 作品广布数十国,被海内外收藏家、艺术馆所珍藏;其艺术理论“逢二变则”道出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,“书如其时”则为品鉴书法艺术的客观标尺。以此理论,结合丰富的创作经验施教,多年来为中国书坛培育了众多的国家级、省级书法人才。
早在不惑之年,陈羲明浸淫于 古人法帖与汉魏碑版,且受益良多, 便萌生为书法先贤“烧两柱高香” 的想法。此事思考多年却都无从着 力。后因诸体兼修、涉猎百家,由 广乃深,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。去 年朗秋,愿之所感、情之所致,陈 羲明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——为历 代有名书书法家写一篇《历代名家 录》,为留下经典碑板文字的无名 书者写一篇《无名好手榜》。幅式上, 以黑底托白字,上方题额,仿效碑板。 书写方式上,则模拟他们各自的书 体风格来表现,惟妙惟肖,风神入骨, 可谓:借来一缕书魂,写下一个名字; 横跨两大学派,竖起两座丰碑。
陈羲明青年时对魏碑《爨宝子》《爨龙颜》用功颇深,随后出入《张迁》《好太王》,或因根性 与好太王颇有缘分,不多时日便能对此碑得“意”忘“形”,于汉碑之外另辟蹊径,开自家隶书面貌。 “知一守常”、“逢二则变”是陈羲明总结的两条艺术理念,或解为:“一”者为常,遵规矩而 得其法;“二”者为变,化其形而存其意,极丰富而生自然。学生、弟子引以为书学之临创心法,不 少有成者皆受惠于此。
小字释文:未曾出土先有节,直至凌云仍虚心,竹之境界不可言也。九闲道人羲明写在永安兰花基地,因酒后,故不计工拙矣。
国人尚风雅者必设书房,置博古架、百家书、今古文玩,尤重文房四宝。然余以为笔、 纸、墨、砚、印、笔筒、笔架、纸刀、镇尺、水滴、水盂、印泥皆可宝之,其或佐以书画之事, 或静立于案,与之相守,不离不弃,自有情深几许。是故余谓为文房十二钗。
王维有“诗佛”美誉,此作抄录数篇王维诗,以深刻、厚拙、恣肆的魏 碑笔法演绎,却又不拘泥于某一碑,下笔迅疾,线条生拙如铁,字与字 交织错落又井然有序,布局绵密,熔铸一炉,俨然有满天诸佛之恢弘图 景,可见作者对碑学的深刻理解和妙用。由此联想到陈羲明平素曾言: 我之草书,功底皆在汉隶、魏楷。